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又叫颈神经综合征,是由于损伤软组织及其颈椎退变引起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导致小关节错位,颈椎轴线变直、反张,颈椎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颈韧带钙化,颈肌痉挛压迫,或刺激颈部血管、交感神经、神经根和脊髓耐引起颈、肩、上肢、头、胸部疼痛及其他症状,甚至合并肢体功能失调的一种疾病。

获取注释

颈椎病(诊断)

体针治疗一

取穴: 风池 肩井 肩中俞 肩外俞

风池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项后枕骨下两侧凹现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乳肌和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本穴是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太阳、太冲、合谷、大椎治疗头项强痛;配睛明治疗眼病;配风府治疗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功能主治】头项强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鼻出血,耳痛,耳鸣,癫痫,甲状腺肿大,疟疾,发烧,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痛,头昏眩晕,夜盲,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腰疼痛,肩疼痛,背疼痛,落枕,风疹块,荨麻疹,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失眠,健忘,癫痫,瘿气
肩井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静、动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位于肩凹陷处似井,所以称此穴为肩井。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理血通乳、散结止痛。
【配伍穴位】配曲池、肩髃治疗肩周炎;配膻中、乳根治疗急、慢性乳腺炎;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治疗难产;配少泽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症。
肩中俞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穴下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皮肤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 纤维呈束状, 束间有少量脂肪。针经皮肤、皮下组织, 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筋膜入该肌, 依序深进其深面的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相重叠部分。前肌为副神经支配, 后肌为肩胛背神经支配。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肩中俞相对而言,此穴位于肩中俞偏外方,所以称此穴为肩外俞。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理肺止咳、清热明目。
【配伍穴位】配球后治疗视物模糊不清;配风门、肺俞、定喘治疗咳嗽、憋气、哮喘;配天宗,臑俞治疗肩背疼痛。
肩外俞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肩胛骨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脚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脉、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肩中俞相对而言,此穴位于肩中俞偏外方,所以称此穴为肩外俞。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通络舒筋。
【配伍穴位】配委中、昆仑治疗颈椎病、落枕;配天宗治疗肩背酸痛。

配穴: 三阴交 (气血两虚配) 阿是穴 (血瘀配) 大椎 (风寒、湿痛配) 臂臑 (臂痛、臂麻木配) 曲池 (臂痛、臂麻木配) 外关 (臂痛、臂麻木配) 合谷 (指麻配) 八邪 (指麻配) 曲垣 (肩胛痛配) 天宗 (肩胛痛配) 颈百劳 (颈部痛甚配) 天柱 (颈部痛甚配)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后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静、动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足三阴经在此穴交会,所以称此穴为三阴交。本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利湿、调理肝肾、健脾和胃。
【配伍穴位】配气海、关元治疗阳痿、遗精、早泄;配神门治疗失眠;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治疗疝气;配会阳治疗尿路感染。
阿是穴
大椎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背筋膜、棘下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处因其椎骨最大,所以称此穴为大椎。本穴是督脉、手足三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解表祛风、泻热止痛、强身镇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咳嗽、哮喘、疟疾、湿疹、风疹、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发热恶寒;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百会、上星治疗癫痫;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
臂臑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臂部后外侧面的上段,在曲池穴与肩髃穴的连线卜,曲池穴上7寸,当三角肌下端。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上肢为臂,上臂为臑。因穴在上臂部,所以称此穴为臂臑。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行气散结、清热明目。
【配伍穴位】配肩髃、肩贞天宗、曲池治疗肩臂痛;配合谷、光明治疗眼病;配肩井治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配曲池、血海抬疗荨麻疹。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臂的桡侧,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肘之时,穴处有凹,形似浅池,所以称此穴为曲池。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活血祛风、清热消肿。
【配伍穴位】配血海、合谷治疗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湿疹;配太冲治疗高血压;配合谷、肩髃治疗手臂痛。
【功能主治】曲池为强壮穴之一,治疗范围也很广,主治半身不遂,发烧,神经疾病,上肢活动不利,肿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颈淋巴结结核,腹痛,吐泻,便秘,神经衰弱,高血压,无脉症,伤寒感冒,发热,月经不调,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伤寒余热不尽,热病,时行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哮喘,上肢不遂,屈臂无力,头痛眩晕,吐泻,便秘,痢疾,肠痈,消渴,水肿,月经不调,经闭,不孕,隐疹,瘰疬,丹毒,湿疹,疔疮,胸中烦闷,善惊,瘛瘲,癫狂
外关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指总伸肌和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内关相对,所以称此穴为外关。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调理三焦、理气通络。
【配伍穴位】配大椎、典池治疗感冒发热;配足临泣治疗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胁肋痛;配角孙治疗头痛。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简便取穴常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指蹼缘上,当拇指上是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且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瑜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同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是两指开阖处,形似深谷,所以称此穴为合谷。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安神定惊。
【配伍穴位】配下关、颊车治疗上下齿痛;配复溜治疗发烧无汗;配曲池、血海治疗荨麻疹;配列缺、大椎治疗头痛;配三阴交、至阴治疗难产。
八邪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在手指背侧,微握拳,第一~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功用】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手指关节疾病,手指麻木。
曲垣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胛部,肩胛骨岗上窝内侧凹陷中,约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肋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脚上神肌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为弯,垣为墙,穴居处如弯曲之墙,所以称此穴为曲垣。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活络舒筋。
【配伍穴位】配后溪、风池治疗颈椎病、落枕;配天宗、后溪、臑俞治疗肩、背痛。
天宗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胛部,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上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上部为天,宗为本,中心之意。此穴位天肩胛岗下窝正中,所以称此穴为天宗。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舒筋宣肺。
【配伍穴位】配乳根治疗乳腺炎;配肩贞、小海、后溪治疗上肢麻木;配秉风治疗肩肿痛。
颈百劳
【经外奇穴】
【穴位位置】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头夹肌中;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分支。
【生理功能】清肺利气、祛痰止喘、补阴清热。
【主治病症】咳嗽、憋气,哮喘,颈项疼痛,自汗,盗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阴虚内热,烦渴低烧。
天柱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静、动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天指头部或上部,穴在后项部,穴处筋肉隆起似柱,所以称此穴为天柱。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利窍、宁神止痛。
【配伍穴位】配后溪治疗头痛;配昆仑治疗眩晕;配风池治疗颈项疼痛;配少商、隐白、水沟治疗神经疾病。

【操作及手法】:气血两虚用补法,气滞血瘀用泻法,风寒湿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1次。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化瘀。

体针治疗二

取穴: 天柱 天髎 天宗 天井 (上4穴合称四天穴) 胛缝

天柱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静、动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天指头部或上部,穴在后项部,穴处筋肉隆起似柱,所以称此穴为天柱。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利窍、宁神止痛。
【配伍穴位】配后溪治疗头痛;配昆仑治疗眩晕;配风池治疗颈项疼痛;配少商、隐白、水沟治疗神经疾病。
天髎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肩胛骨上部,肩井穴下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颈外侧部,肩胛骨上角,曲垣胛骨上部岗上窝中,浅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动脉肌支;布有副神经,深层为肩胛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高处称为天,骨间隙称醪。穴在肩井穴下1寸凹陷处,所以称此穴为天髎。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阳维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散寒止痛、宽胸宁神。
【配伍穴位】配风池治疗颈项强急;配肩井、臑俞、曲池治疗肩臂痛;配扶突治疗缺盆中痛。
天宗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胛部,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上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上部为天,宗为本,中心之意。此穴位天肩胛岗下窝正中,所以称此穴为天宗。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舒筋宣肺。
【配伍穴位】配乳根治疗乳腺炎;配肩贞、小海、后溪治疗上肢麻木;配秉风治疗肩肿痛。
天井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外侧,屈肘,尺骨鹰嘴上1寸许的凹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肱骨下端后面的鹰嘴窝中,尺骨鹰嘴突起的上缘,有肱三头肌腱;有肘关节静、动脉网;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当肘上1寸,上部为天,凹陷如井,所以称此穴为天井。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止痛散结、清热安神。
【配伍穴位】配少海、扶突治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配角孙、太阳治疗偏头痛。
奇穴:沿肩胛骨内缘的压痛点上,针0.3寸深

配穴: 肩髃 (有肩周炎症状者配) 哑门 (吞咽困难者配) 百会 (吞咽困难者配) 百会 (有前庭症状者配) 足三里 (有前庭症状者配)

肩髃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前部,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胧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髃指肩端骨,即肩胛骨肩峰部,穴在其前下方,所以称此穴为肩髃。本穴是手阳阴、阳跷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通利关节。
【配伍穴位】配肩胛、肩井、天宗治疗肩关节痛; 配曲池、合谷治疗上肢活动不利;配曲池、阳溪治疗荨麻疹。
哑门
【督脉】
【穴位位置】在颈部后正中线上,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二颈椎之间;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突间静脉从;第三枕神经和枕大神经分布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是治疗喑哑症的门户,所以称此穴为哑门。本穴是督脉与阳维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利窍、镇静醒脑、醒神益智。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言语不利、哑嗓失音、不能言语、精神疾病、聋哑、脑发育不全。
【配伍穴位】配廉泉治疗聋哑;配头窍阴、阳郄治疗哑嗓失音、不能言语;配大杼治疗头项强痛;配百会治疗神经疾病。
百会
【督脉】
【穴位位置】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静脉、动脉吻合网和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额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头为诸阳之交会穴,穴居于癫顶,此处为百脉之气聚会之处,所以称此穴为百会。本穴是督脉、足太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泻热、升阳固脱、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中风失语、半身不遂、昏迷不醒、心悸健忘、神经衰弱、耳鸣耳聋、鼻塞、脱肛、子宫下垂、神经疾病、小儿惊风。
【配伍穴位】配四神聪、风府治疗心悸健忘、神经衰弱;配人中、承浆、廉泉治疗中风不语;配关元、气海治疗子宫下垂、脱肛。
百会
【督脉】
【穴位位置】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静脉、动脉吻合网和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额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头为诸阳之交会穴,穴居于癫顶,此处为百脉之气聚会之处,所以称此穴为百会。本穴是督脉、足太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泻热、升阳固脱、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中风失语、半身不遂、昏迷不醒、心悸健忘、神经衰弱、耳鸣耳聋、鼻塞、脱肛、子宫下垂、神经疾病、小儿惊风。
【配伍穴位】配四神聪、风府治疗心悸健忘、神经衰弱;配人中、承浆、廉泉治疗中风不语;配关元、气海治疗子宫下垂、脱肛。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静、动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按摩后能增强下肢肌力,可维持走三里路,所以称此穴为足三里。本穴是足阳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和胃理肠、益气强身、健脾培元。
【配伍穴位】配曲池治疗高血压;配少泽治疗乳腺炎;配中脘、内前治疗胃肠疾患;配水沟、风府、上星、神门治疗神经疾病;配天枢治疗肠鸣、泄泻。

【操作及手法】:中午强度刺激,留针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通络活血化瘀。

体针治疗三

取穴: 天柱 颈百劳 定喘 肩髃 手三里 足三里 三阴交 复溜 (上8穴气血亏虚型取穴) 风池 大椎 大杼 风门 天宗 曲池 外关 (上7穴为风寒痹证型取穴,均采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天柱 大椎 颈百劳 定喘 大杼 曲池 丰隆 膈俞 阳陵泉 (上9穴为痰浊血瘀型取穴)

天柱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静、动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天指头部或上部,穴在后项部,穴处筋肉隆起似柱,所以称此穴为天柱。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利窍、宁神止痛。
【配伍穴位】配后溪治疗头痛;配昆仑治疗眩晕;配风池治疗颈项疼痛;配少商、隐白、水沟治疗神经疾病。
颈百劳
【经外奇穴】
【穴位位置】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头夹肌中;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分支。
【生理功能】清肺利气、祛痰止喘、补阴清热。
【主治病症】咳嗽、憋气,哮喘,颈项疼痛,自汗,盗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阴虚内热,烦渴低烧。
定喘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主治病症】1、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2、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
肩髃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前部,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胧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髃指肩端骨,即肩胛骨肩峰部,穴在其前下方,所以称此穴为肩髃。本穴是手阳阴、阳跷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通利关节。
【配伍穴位】配肩胛、肩井、天宗治疗肩关节痛; 配曲池、合谷治疗上肢活动不利;配曲池、阳溪治疗荨麻疹。
手三里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面桡侧的上端,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长肌深层有旋后肌;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里指邑,居之意。因本穴距肘髎3寸,正居大脉之处,所以称此穴为手三里。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理肠通腑、理气止痛。
【配伍穴位】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治疗胃肠病;配合谷治疗牙齿疼痛、口腔炎;配颊车治疗痄腮;配少海治疗上肢活动不利;配太冲治疗高血压。
【功能主治】牙跟疼痛,口腔炎,上肢活动不利,腹痛,腹泻,头痛,牙痛,颈淋巴结结核,痄腮,高血压,感冒,疏经通络,清肠和胃,齿痛,颊颔肿,中风,偏瘫,手臂不仁,肘挛不伸,失音,瘰疬,腰痛,腹痛,腹泻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静、动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按摩后能增强下肢肌力,可维持走三里路,所以称此穴为足三里。本穴是足阳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和胃理肠、益气强身、健脾培元。
【配伍穴位】配曲池治疗高血压;配少泽治疗乳腺炎;配中脘、内前治疗胃肠疾患;配水沟、风府、上星、神门治疗神经疾病;配天枢治疗肠鸣、泄泻。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后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静、动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足三阴经在此穴交会,所以称此穴为三阴交。本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利湿、调理肝肾、健脾和胃。
【配伍穴位】配气海、关元治疗阳痿、遗精、早泄;配神门治疗失眠;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治疗疝气;配会阳治疗尿路感染。
复溜
【足少阴肾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内侧面的下部,太溪穴上2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后方,比目鱼肌下方移行于跟腱外之内侧;深层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前方为胫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反回为复,水流很急为溜,肾经至太溪非直上而复从内踝后2寸处溜至此穴,所以称此穴为复溜。本穴是足少阴肾经之经穴。
【配伍穴位】配肾俞、三阴交、内关治疗肾炎、水肿;配合谷治疗高烧不退、不发汗;配足三里治疗腿肿、足部发凉。
风池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项后枕骨下两侧凹现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乳肌和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本穴是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太阳、太冲、合谷、大椎治疗头项强痛;配睛明治疗眼病;配风府治疗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功能主治】头项强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鼻出血,耳痛,耳鸣,癫痫,甲状腺肿大,疟疾,发烧,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痛,头昏眩晕,夜盲,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腰疼痛,肩疼痛,背疼痛,落枕,风疹块,荨麻疹,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失眠,健忘,癫痫,瘿气
大椎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背筋膜、棘下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处因其椎骨最大,所以称此穴为大椎。本穴是督脉、手足三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解表祛风、泻热止痛、强身镇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咳嗽、哮喘、疟疾、湿疹、风疹、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发热恶寒;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百会、上星治疗癫痫;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
大杼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上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杼原指织布的工具,称机杼。杼骨即第一椎骨,又称大骨,此穴在第一椎骨旁,所以称此穴为大杼。本穴是八会穴之一。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健筋利骨、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膻中、丰隆治疗哮喘;配心俞治疗胸闷不舒。
【功能主治】伤寒发烧,头痛,项背痛,骨节疼痛,膝痛不可屈伸,咳嗽,发烧,支气管哮喘,胸闷不舒,祛风散邪,解表退烧,宣肺平喘,舒筋脉,调骨节,壮腰膝,伤风感冒,伤风不解,头痛如破,伤寒汗不出,身热,恶寒,咳嗽,气喘,虚劳,疟疾,咽痛,喉痹,中风,颈项强,不可俯仰,肩背酸痛,腰脊强痛
风门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上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长肌;第二肋间静、动脉后支;布有第二、第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该穴为风邪侵入机体的门户,所以称此穴为风门。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止咳、解表宣肺。
【配伍穴位】配风池、迎香、通谷治疗感冒;配肺俞、厥阴俞、大杼治疗头项强痛、背痛;配天突治疗咳嗽。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感冒,发烧,头项强痛,背痛,上呼吸道感染
天宗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胛部,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上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上部为天,宗为本,中心之意。此穴位天肩胛岗下窝正中,所以称此穴为天宗。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舒筋宣肺。
【配伍穴位】配乳根治疗乳腺炎;配肩贞、小海、后溪治疗上肢麻木;配秉风治疗肩肿痛。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臂的桡侧,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肘之时,穴处有凹,形似浅池,所以称此穴为曲池。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活血祛风、清热消肿。
【配伍穴位】配血海、合谷治疗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湿疹;配太冲治疗高血压;配合谷、肩髃治疗手臂痛。
【功能主治】曲池为强壮穴之一,治疗范围也很广,主治半身不遂,发烧,神经疾病,上肢活动不利,肿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颈淋巴结结核,腹痛,吐泻,便秘,神经衰弱,高血压,无脉症,伤寒感冒,发热,月经不调,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伤寒余热不尽,热病,时行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哮喘,上肢不遂,屈臂无力,头痛眩晕,吐泻,便秘,痢疾,肠痈,消渴,水肿,月经不调,经闭,不孕,隐疹,瘰疬,丹毒,湿疹,疔疮,胸中烦闷,善惊,瘛瘲,癫狂
外关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指总伸肌和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内关相对,所以称此穴为外关。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调理三焦、理气通络。
【配伍穴位】配大椎、典池治疗感冒发热;配足临泣治疗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胁肋痛;配角孙治疗头痛。
天柱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静、动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天指头部或上部,穴在后项部,穴处筋肉隆起似柱,所以称此穴为天柱。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利窍、宁神止痛。
【配伍穴位】配后溪治疗头痛;配昆仑治疗眩晕;配风池治疗颈项疼痛;配少商、隐白、水沟治疗神经疾病。
大椎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背筋膜、棘下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处因其椎骨最大,所以称此穴为大椎。本穴是督脉、手足三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解表祛风、泻热止痛、强身镇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咳嗽、哮喘、疟疾、湿疹、风疹、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发热恶寒;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百会、上星治疗癫痫;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
颈百劳
【经外奇穴】
【穴位位置】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头夹肌中;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分支。
【生理功能】清肺利气、祛痰止喘、补阴清热。
【主治病症】咳嗽、憋气,哮喘,颈项疼痛,自汗,盗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阴虚内热,烦渴低烧。
定喘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主治病症】1、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2、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
大杼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上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杼原指织布的工具,称机杼。杼骨即第一椎骨,又称大骨,此穴在第一椎骨旁,所以称此穴为大杼。本穴是八会穴之一。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健筋利骨、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膻中、丰隆治疗哮喘;配心俞治疗胸闷不舒。
【功能主治】伤寒发烧,头痛,项背痛,骨节疼痛,膝痛不可屈伸,咳嗽,发烧,支气管哮喘,胸闷不舒,祛风散邪,解表退烧,宣肺平喘,舒筋脉,调骨节,壮腰膝,伤风感冒,伤风不解,头痛如破,伤寒汗不出,身热,恶寒,咳嗽,气喘,虚劳,疟疾,咽痛,喉痹,中风,颈项强,不可俯仰,肩背酸痛,腰脊强痛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臂的桡侧,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肘之时,穴处有凹,形似浅池,所以称此穴为曲池。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活血祛风、清热消肿。
【配伍穴位】配血海、合谷治疗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湿疹;配太冲治疗高血压;配合谷、肩髃治疗手臂痛。
【功能主治】曲池为强壮穴之一,治疗范围也很广,主治半身不遂,发烧,神经疾病,上肢活动不利,肿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颈淋巴结结核,腹痛,吐泻,便秘,神经衰弱,高血压,无脉症,伤寒感冒,发热,月经不调,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伤寒余热不尽,热病,时行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哮喘,上肢不遂,屈臂无力,头痛眩晕,吐泻,便秘,痢疾,肠痈,消渴,水肿,月经不调,经闭,不孕,隐疹,瘰疬,丹毒,湿疹,疔疮,胸中烦闷,善惊,瘛瘲,癫狂
丰隆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外踝上8寸,条口穴外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趾长伸肌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在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丰为大,隆为盛。该穴处肌肉丰满隆盛,所以称此穴为丰隆。本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痰、和胃止痛、安神定喘。
【配伍穴位】配肺俞治疗支气管哮喘;配上星、百会、四神聪治疗精神病发作;配支沟、天枢治疗便秘;配丘墟治疗胸痛。
膈俞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有第七肋间静、动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膈相应,胸膈之气在背部输转输注之处,所以称此穴为膈俞。本穴是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生理功能】疏经利膈、理血降逆、宽胸理气。
【配伍穴位】配足三里治疗贫血;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膻中、胃俞治疗呃逆、呕吐。
阳陵泉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面的上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当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静、动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外侧为阳,陵指高处,泉指凹陷。穴在下肢外侧腓骨小头前凹陷处,故称阳陵泉。本穴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
【生理功能】疏经利筋、祛风止痛、清肝利胆。
【配伍穴位】配章门、足临泣治疗胁肋疼痛;配足三里、丰隆治疗下肢麻木、浮肿。

配穴: 曲池 (前臂桡侧麻痛配) 合谷 (前臂桡侧麻痛配) 外关 (前臂尺侧麻痛配) 中渚 (前臂尺侧麻痛配) 风池 (视物模糊、眩晕配,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足临泣 (视物模糊、眩晕配,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太阳 (头痛配) 四神聪 (头痛配) 风池 (眩晕、视物模糊配,泻法) 膻中 (眩晕、视物模糊配,泻法)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臂的桡侧,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肘之时,穴处有凹,形似浅池,所以称此穴为曲池。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活血祛风、清热消肿。
【配伍穴位】配血海、合谷治疗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湿疹;配太冲治疗高血压;配合谷、肩髃治疗手臂痛。
【功能主治】曲池为强壮穴之一,治疗范围也很广,主治半身不遂,发烧,神经疾病,上肢活动不利,肿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颈淋巴结结核,腹痛,吐泻,便秘,神经衰弱,高血压,无脉症,伤寒感冒,发热,月经不调,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伤寒余热不尽,热病,时行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哮喘,上肢不遂,屈臂无力,头痛眩晕,吐泻,便秘,痢疾,肠痈,消渴,水肿,月经不调,经闭,不孕,隐疹,瘰疬,丹毒,湿疹,疔疮,胸中烦闷,善惊,瘛瘲,癫狂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简便取穴常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指蹼缘上,当拇指上是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且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瑜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同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是两指开阖处,形似深谷,所以称此穴为合谷。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安神定惊。
【配伍穴位】配下关、颊车治疗上下齿痛;配复溜治疗发烧无汗;配曲池、血海治疗荨麻疹;配列缺、大椎治疗头痛;配三阴交、至阴治疗难产。
外关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指总伸肌和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内关相对,所以称此穴为外关。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调理三焦、理气通络。
【配伍穴位】配大椎、典池治疗感冒发热;配足临泣治疗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胁肋痛;配角孙治疗头痛。
中渚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部,握拳,第四、第五掌骨小事缘之间凹陷中,液门后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骨间肌,手背静脉及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掌背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水中之沙洲为渚,从液门上行两骨之间。若江中之有渚而成其中,所以称此穴为中渚。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泻热利窍、益气利咽。
【配伍穴位】配少商治疗咽喉肿痛;配液门治疗耳鸣;配角孙治疗头痛。
风池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项后枕骨下两侧凹现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乳肌和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本穴是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太阳、太冲、合谷、大椎治疗头项强痛;配睛明治疗眼病;配风府治疗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功能主治】头项强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鼻出血,耳痛,耳鸣,癫痫,甲状腺肿大,疟疾,发烧,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痛,头昏眩晕,夜盲,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腰疼痛,肩疼痛,背疼痛,落枕,风疹块,荨麻疹,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失眠,健忘,癫痫,瘿气
足临泣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足背外侧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足背静、动脉网,第四跖背侧静、动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足上,与头临泣相对而言,所以称此穴为足临泣。本穴是足少阳胆经之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带脉。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利胆止痛、清肝散结。
【配伍穴位】配中渚、上星治疗头晕目眩;配外关治疗目外眦痛、胁肋疼痛;配丘墟治疗足背肿痛。
太阳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1、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四神聪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穴位。
【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
风池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项后枕骨下两侧凹现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乳肌和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本穴是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太阳、太冲、合谷、大椎治疗头项强痛;配睛明治疗眼病;配风府治疗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功能主治】头项强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鼻出血,耳痛,耳鸣,癫痫,甲状腺肿大,疟疾,发烧,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痛,头昏眩晕,夜盲,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腰疼痛,肩疼痛,背疼痛,落枕,风疹块,荨麻疹,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失眠,健忘,癫痫,瘿气
膻中
【任脉】
【穴位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骨体上,有胸廓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支的内侧皮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膻同坛,胸同坛,居其中,所以称此穴为膻中。本穴是八会穴之一,气会膻中,心包之募穴。
【生理功能】调理气机、宣肺降逆、宽胸利膈。
【主治病症】咳嗽、憋气、哮喘、胸痛、心悸、乳汁分泌不足、噎嗝。
【配伍穴位】配天突、肺俞治疗咳喘;配少泽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症;配内关治疗心悸。

【操作及手法】:均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颈肩痛甚加拔罐10分钟。嘱患者作颈部功能活动,每日2次。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化瘀。

体针治疗四

取穴: 悬钟

悬钟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外侧面的下部,外踝上3寸,腓骨后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当足踝上3寸,昔时常有小儿在此处悬带脚铃响似钟,所以称此穴为悬钟。本穴是八会穴之一、髓会绝骨。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健筋利骨、清肝益肾。
【配伍穴位】配天柱、风池、大杼治颈项强痛;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治疗下肢麻木、浮肿。

【操作及手法】:取同侧或对侧绝骨穴,向上斜刺,产生痠胀感应后,将针柄左右摇之,约10余下,然后再进针1分,行轻微震颤手法,如此反复进行约2~3分钟,痠胀感经过膝、大腿抵髋继而有温热感向上经胁肋部抵达颈部,留针10分钟。
【功效】:疏经络,祛风湿。

体针治疗五

取穴: 天柱 定喘 疔疮点 曲垣 肩髃 天宗 外关 中渚 合谷 (上9穴为颈、肩、背痛取穴)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环跳 阳陵泉 足三里 委中 昆仑 (上8穴为腰腿痛取穴)

天柱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静、动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天指头部或上部,穴在后项部,穴处筋肉隆起似柱,所以称此穴为天柱。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利窍、宁神止痛。
【配伍穴位】配后溪治疗头痛;配昆仑治疗眩晕;配风池治疗颈项疼痛;配少商、隐白、水沟治疗神经疾病。
定喘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功用】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主治病症】1、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2、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落枕。
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或俯卧在床上,暴露在背部寻找疔疮点。疔疮点一般在背部脊柱两侧至腋后线的范围内。疔疮似丘疹样,但不高出皮肤,如缝被针帽大小 ,多为灰白、暗红、棕褐、浅红色等,压之不退色等,需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等鉴别。如寻找困难时,先在病人背部摩擦,注意点的出现。在背部可出现多个疔疮点,选其明显灰白色或棕褐色的点效果最佳
曲垣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胛部,肩胛骨岗上窝内侧凹陷中,约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肋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脚上神肌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为弯,垣为墙,穴居处如弯曲之墙,所以称此穴为曲垣。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活络舒筋。
【配伍穴位】配后溪、风池治疗颈椎病、落枕;配天宗、后溪、臑俞治疗肩、背痛。
肩髃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前部,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胧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髃指肩端骨,即肩胛骨肩峰部,穴在其前下方,所以称此穴为肩髃。本穴是手阳阴、阳跷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通利关节。
【配伍穴位】配肩胛、肩井、天宗治疗肩关节痛; 配曲池、合谷治疗上肢活动不利;配曲池、阳溪治疗荨麻疹。
天宗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胛部,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上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上部为天,宗为本,中心之意。此穴位天肩胛岗下窝正中,所以称此穴为天宗。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舒筋宣肺。
【配伍穴位】配乳根治疗乳腺炎;配肩贞、小海、后溪治疗上肢麻木;配秉风治疗肩肿痛。
外关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指总伸肌和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内关相对,所以称此穴为外关。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调理三焦、理气通络。
【配伍穴位】配大椎、典池治疗感冒发热;配足临泣治疗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胁肋痛;配角孙治疗头痛。
中渚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部,握拳,第四、第五掌骨小事缘之间凹陷中,液门后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骨间肌,手背静脉及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掌背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水中之沙洲为渚,从液门上行两骨之间。若江中之有渚而成其中,所以称此穴为中渚。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泻热利窍、益气利咽。
【配伍穴位】配少商治疗咽喉肿痛;配液门治疗耳鸣;配角孙治疗头痛。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简便取穴常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指蹼缘上,当拇指上是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且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瑜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同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是两指开阖处,形似深谷,所以称此穴为合谷。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安神定惊。
【配伍穴位】配下关、颊车治疗上下齿痛;配复溜治疗发烧无汗;配曲池、血海治疗荨麻疹;配列缺、大椎治疗头痛;配三阴交、至阴治疗难产。
肾俞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静、动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肾相应,是肾脏之气在腰部输转输注之处,所以称此穴为肾俞。
【生理功能】疏经益气、调理下焦、补肾益精。
【配伍穴位】配委中治疗腰肌劳损;配三阴交治疗糖尿病;配气海、气海俞、关元俞治疗阳痿;配关元俞、三焦俞治疗腰痛。
气海俞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腰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静、动脉后支;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任脉气海穴相应,是元气在腰部输转之处,所以称此穴为气海俞。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壮腰益肾、调经活络。
【配伍穴位】配关元、三阴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配腰俞治疗痔疮;配肾俞治疗腰痛。
大肠俞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腰部,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静、动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深层为腰丛。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大肠相应,是大肠之气在腰部输转之处,所以称此穴为大肠俞。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调理肠道,行气利腿。
【配伍穴位】配天枢治疗肠鸣、腹胀;配次髎、腰俞治疗泄泻、便秘;配肾俞治疗腰痛。
环跳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臀外侧下部,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折点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静、动脉;布有臀下皮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跳跃时屈膝屈髋成环曲,此穴治疗下肢病痛,则疾动痛止,可跳跃如常,所以称此穴为环跳。本穴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消肿散结。
【配伍穴位】配阳陵泉、风市、绝骨治疗坐骨神经痛;配气海俞、大肠俞治疗腰痛,配足三里、悬钟治疗偏痪。
阳陵泉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面的上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当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静、动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外侧为阳,陵指高处,泉指凹陷。穴在下肢外侧腓骨小头前凹陷处,故称阳陵泉。本穴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泉。
【生理功能】疏经利筋、祛风止痛、清肝利胆。
【配伍穴位】配章门、足临泣治疗胁肋疼痛;配足三里、丰隆治疗下肢麻木、浮肿。
足三里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外侧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静、动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按摩后能增强下肢肌力,可维持走三里路,所以称此穴为足三里。本穴是足阳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和胃理肠、益气强身、健脾培元。
【配伍穴位】配曲池治疗高血压;配少泽治疗乳腺炎;配中脘、内前治疗胃肠疾患;配水沟、风府、上星、神门治疗神经疾病;配天枢治疗肠鸣、泄泻。
委中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膝关节部后面,窝横纹中央。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稢窝正中;有稢筋膜,皮下有股稢静脉,深层内侧为稢静脉,最深层为稢动脉;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委指弯曲,屈膝时于其中间定位,所以称此穴为委中。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理筋止痛、泄热开窍。
【配伍穴位】配中极治疗浮肿;配肾俞、大肠俞治疗腰痛;配承山治疗小腿抽筋。
昆仑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足部外踝后方,外踝与跟腿之间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布有腓肠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昆仑为山名,形容外踝高起,似山如昆仑,穴在其后,所以称此穴为昆仑。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
【生理功能】疏经利筋、祛风止痛、引产止痉。
【配伍穴位】配京骨治疗心绞痛;配至阴治疗难产、胞衣不下;配玉枕治疗头痛。

【操作及手法】:(1)针灸:根据经络循行及病变部位取穴。针灸多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分钟或快速针刺。有因外伤血瘀剧痛者,可用泻法,每周针3次,10次为1疗程。(2)功能锻炼:经针灸后疼痛减轻,颈部和腰部可作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功能活动,每日作2次,活动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活动后以不产生疲劳感为宜。
【功效】:通络、止痛、活血。
【说明】:偏虚寒者加艾灸;肩背痛者加拔火罐。

体针治疗六

【操作及手法】:以针刺颈4~7夹脊穴为主辨证证配穴,辅以局部悬灸、盒灸或拔火罐方法。
【功效】:疏通督脉、通络。

体针治疗七

取穴: 大椎

大椎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背筋膜、棘下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处因其椎骨最大,所以称此穴为大椎。本穴是督脉、手足三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解表祛风、泻热止痛、强身镇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咳嗽、哮喘、疟疾、湿疹、风疹、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发热恶寒;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百会、上星治疗癫痫;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

配穴: 肩髃 (肩臂疼痛麻木配) 曲池 (肩臂疼痛麻木配) 外关 (手指麻木配) 合谷 (手指麻木配)

肩髃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前部,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胧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髃指肩端骨,即肩胛骨肩峰部,穴在其前下方,所以称此穴为肩髃。本穴是手阳阴、阳跷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通利关节。
【配伍穴位】配肩胛、肩井、天宗治疗肩关节痛; 配曲池、合谷治疗上肢活动不利;配曲池、阳溪治疗荨麻疹。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臂的桡侧,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肘之时,穴处有凹,形似浅池,所以称此穴为曲池。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活血祛风、清热消肿。
【配伍穴位】配血海、合谷治疗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湿疹;配太冲治疗高血压;配合谷、肩髃治疗手臂痛。
【功能主治】曲池为强壮穴之一,治疗范围也很广,主治半身不遂,发烧,神经疾病,上肢活动不利,肿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颈淋巴结结核,腹痛,吐泻,便秘,神经衰弱,高血压,无脉症,伤寒感冒,发热,月经不调,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伤寒余热不尽,热病,时行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哮喘,上肢不遂,屈臂无力,头痛眩晕,吐泻,便秘,痢疾,肠痈,消渴,水肿,月经不调,经闭,不孕,隐疹,瘰疬,丹毒,湿疹,疔疮,胸中烦闷,善惊,瘛瘲,癫狂
外关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指总伸肌和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内关相对,所以称此穴为外关。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调理三焦、理气通络。
【配伍穴位】配大椎、典池治疗感冒发热;配足临泣治疗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胁肋痛;配角孙治疗头痛。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简便取穴常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指蹼缘上,当拇指上是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且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瑜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同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是两指开阖处,形似深谷,所以称此穴为合谷。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安神定惊。
【配伍穴位】配下关、颊车治疗上下齿痛;配复溜治疗发烧无汗;配曲池、血海治疗荨麻疹;配列缺、大椎治疗头痛;配三阴交、至阴治疗难产。

【操作及手法】:大椎穴快速进针,缓慢送针,深约1.5寸(以得气为度)。进针时针尖略朝上,一但得气针尖即向下,然后快速小幅度提插,待病人有痠麻感循督脉下午后,改为自上向下有节奏地捻转约0.5分钟,退针至皮下并将针尖指向患侧,再用上法提插1分钟,待针麻感达肩臂时起针,再依据不同症候继续针辅穴。每周2次,10次为1疗程,最多针3疗程。
【功效】:通络活血。

体针治疗八

取穴: 养老

养老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面外侧,以掌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静、动脉末支,腕静脉网;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人老则出现视物模糊不清。此穴有明目的功效,所以称此穴为养老。本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之郄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舒筋活络。

【操作及手法】:一般取颈5~6夹脊穴,或根据症状,判定受累神经根的节段选穴。如枕大神经痛,取颈2~4夹脊穴;肩外缘连上臂外侧痛,伴前臂桡侧至手腕痠麻感,取颈4~5夹脊穴;疼痛串麻至拇、食指,取颈5~6夹脊穴;至中、无名指,取6~7夹脊穴;至无名、小指,取颈7~胸1夹脊穴。患者正坐,微低头,以30号1.5~2寸毫针,从夹脊穴75度角刺入,或旁开夹脊穴0.5寸以45度角刺入。有抵触感后,针尖退出0.3寸,有沉紧感即进行调气,平补平泻,使针感向项、肩、臂传导。针养老穴时,令患者手心向胸,以30号1.5寸毫针向内关刺入,使针感向手腕与肩肘方向传导即为得气,留针2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隔3~5天行第2疗程。
【功效】:通络活血,通阳合营。
【主治】:颈椎病神经根型。
【治疗机理】:夹脊穴处督脉与足太阳经之间,有通阳、和营、活血之功效。养老穴为手太阳经郄穴,能交通手足太阳经经气。局部与远道配合取穴,可疏通经络气血阻滞,使经气流畅,卫外有权,则风、寒、湿三气无所依附而痹暗示得解。

体针治疗九

取穴: 后溪 (右侧) 悬钟

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外侧,握拳,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背静、动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第五掌指关节之近端称为后,形容此穴为溪,所以称此穴为后溪。本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清热止挛。
【配伍穴位】配大椎治疗疟疾;配天柱治疗头项强痛;配三间治疗手指挛急;配听宫治疗耳聋;配风池治疗头项强痛;配神门、鸠尾治疗神经疾病。
悬钟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外侧面的下部,外踝上3寸,腓骨后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当足踝上3寸,昔时常有小儿在此处悬带脚铃响似钟,所以称此穴为悬钟。本穴是八会穴之一、髓会绝骨。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健筋利骨、清肝益肾。
【配伍穴位】配天柱、风池、大杼治颈项强痛;配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治疗下肢麻木、浮肿。

【操作及手法】:取侧卧位,针右后溪、绝骨,同步捻转,嘱活动颈项,当即颈部活动幅度增大,痛势顿减,留针30分钟。若复诊症状仍存在,可针同上法加右颈5~7夹脊,局部加艾条灸,留针半小时,前后共针治7次,颈肩痛可痊愈。
【功效】:宣通阳气,疏散表邪,通络止痛,行气活血止痛。
【治疗机理】:本病为“颈椎综合征”,属中医“痹症”范畴。本病发生与筋及骨损伤有关,复加风寒之邪,侵袭督脉及少阳经脉。故取后溪,其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之一,通督脉,有宣通阳气,疏散表邪,通络止痛之功。绝骨,髓之会穴,因其属胆经,胆主骨所生病,同时兼有“上病下取”之意。两穴同步捻转,结合针刺,起到疏通少阳、督脉之经气,达到行气活血止痛之目的,与局部夹脊穴相配,有助通督脉之功,故能收效。

艾灸治疗

取穴: 风池

风池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项后枕骨下两侧凹现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乳肌和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本穴是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太阳、太冲、合谷、大椎治疗头项强痛;配睛明治疗眼病;配风府治疗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功能主治】头项强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鼻出血,耳痛,耳鸣,癫痫,甲状腺肿大,疟疾,发烧,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痛,头昏眩晕,夜盲,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腰疼痛,肩疼痛,背疼痛,落枕,风疹块,荨麻疹,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失眠,健忘,癫痫,瘿气

配穴: 合谷 (手指麻木配) 百会 (头晕头痛配) 太阳 (头晕头痛配) 后溪 (头晕头痛配) 复溜 (多汗配) 肺俞 (多汗配)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简便取穴常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指蹼缘上,当拇指上是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且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瑜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同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是两指开阖处,形似深谷,所以称此穴为合谷。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安神定惊。
【配伍穴位】配下关、颊车治疗上下齿痛;配复溜治疗发烧无汗;配曲池、血海治疗荨麻疹;配列缺、大椎治疗头痛;配三阴交、至阴治疗难产。
百会
【督脉】
【穴位位置】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静脉、动脉吻合网和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额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头为诸阳之交会穴,穴居于癫顶,此处为百脉之气聚会之处,所以称此穴为百会。本穴是督脉、足太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泻热、升阳固脱、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中风失语、半身不遂、昏迷不醒、心悸健忘、神经衰弱、耳鸣耳聋、鼻塞、脱肛、子宫下垂、神经疾病、小儿惊风。
【配伍穴位】配四神聪、风府治疗心悸健忘、神经衰弱;配人中、承浆、廉泉治疗中风不语;配关元、气海治疗子宫下垂、脱肛。
太阳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1、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外侧,握拳,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背静、动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第五掌指关节之近端称为后,形容此穴为溪,所以称此穴为后溪。本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清热止挛。
【配伍穴位】配大椎治疗疟疾;配天柱治疗头项强痛;配三间治疗手指挛急;配听宫治疗耳聋;配风池治疗头项强痛;配神门、鸠尾治疗神经疾病。
复溜
【足少阴肾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前内侧面的下部,太溪穴上2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后方,比目鱼肌下方移行于跟腱外之内侧;深层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前方为胫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反回为复,水流很急为溜,肾经至太溪非直上而复从内踝后2寸处溜至此穴,所以称此穴为复溜。本穴是足少阴肾经之经穴。
【配伍穴位】配肾俞、三阴交、内关治疗肾炎、水肿;配合谷治疗高烧不退、不发汗;配足三里治疗腿肿、足部发凉。
肺俞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上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静、动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肺气在背部输转输注之处,所以称此穴为肺俞。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理气止咳、宣肺清热。
【配伍穴位】配尺泽治疗肺炎;配太渊治疗哮喘;配太溪、照海、风门、膏肓俞治疗潮热、盗汗;配膻中治疗胸痛。

【操作及手法】:药灸器内垫鲜生姜或大蒜片,将点燃的艾条放进燃烧炉,前端对准通风孔。旋转内外两层炉体,调至合适的温度(50~60℃)。然后放在所选穴位上。每穴灸3~5分钟。
【功效】:温经通络、解痉止痛。
【治疗机理】:艾灸能产生温和舒适的热力,起温经通络、解痉止痛的作用。热灸的姜蒜等对皮肤刺激及理化作用,可共奏调节疏达之功。使颈部僵直的肌肉和关节因气血的通畅而迅速修复,达到治疗目的。

药灸治疗

取穴: 阿是穴

阿是穴

【操作及手法】:用0.2厘米厚生姜片,用针穿刺数孔,置于患处,放上1厘米药艾柱灸(熟地、肉苁蓉各15克,荆芥、防风、乳香、没药、白胡椒各30克,共研细末,与250克艾绒拌匀),点燃,灸至鲜红,微汗,能忍受为度,日1次,每次5~7壮,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10日。
【功效】: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穴位挑拨治疗

取穴: 崇骨 肩井 (双,上2穴为(1)组) 大椎 附分 (双,上2穴为(2)组)

在后正中线上,第六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正坐前倾取之。
肩井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静、动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位于肩凹陷处似井,所以称此穴为肩井。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理血通乳、散结止痛。
【配伍穴位】配曲池、肩髃治疗肩周炎;配膻中、乳根治疗急、慢性乳腺炎;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治疗难产;配少泽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症。
大椎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背筋膜、棘下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处因其椎骨最大,所以称此穴为大椎。本穴是督脉、手足三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解表祛风、泻热止痛、强身镇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咳嗽、哮喘、疟疾、湿疹、风疹、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发热恶寒;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百会、上星治疗癫痫;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
附分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上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间静、动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附指旁,分指离开,别行。该经从大抒分出,从此下行,所以称此穴为附分。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舒筋散寒。
【配伍穴位】配中渚治疗颈椎病;配大杼、风门治疗肩拘急;配天柱治疗颈项强痛。

【操作及手法】:2%普鲁卡因做皮丘局麻后,用7~9号注射针头直刺0.5~1.0寸,崇骨、大椎、与附分穴行左右挑拨,肩井行纵向挑拨。挑拨时针尖斜口与挑拨方向一致,挑拨斜度可达50度。将部分肌纤维就皮内或至皮外挑为断放血数滴,酒精棉球覆盖1天。(1)、(2)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周2次,4次为1疗程。
【功效】:通络止痛。

推拿治疗

取穴: 风府 哑门 阿是穴 (颈部压痛点) 大椎 风池 肩井 中渚

风府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枕骨和第一颈椎之间,有枕动脉分支及棘突间神经丛;布有第三枕神经与枕大神经之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风指风邪,府指聚会部,意思是此穴为风邪侵袭和聚集的部位,所以称此穴为风府。本穴是督脉、阳维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泻热、通关开窍、清脑安神。
【主治病症】中风不语、面神经炎、口眼歪斜、眩晕、头痛项强、咽喉肿痛、神经疾病。
【配伍穴位】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配百会、风池、通天、络却治疗中风不语、面神经炎,口眼歪斜;配人中、少商、隐白治疗神经疾病;配天柱、扶突治疗咽喉肿痛。
【功能主治】中风不语,面神经炎,口眼歪斜,眩晕,头痛项强,咽喉肿,咽喉痛,神经疾病,祛风散邪,醒脑开窍,清热泻火,镇静安神,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感冒,风寒头痛,项强,眩晕,呕吐不止,癫狂,痫症,鼻衄,咽喉肿痛
哑门
【督脉】
【穴位位置】在颈部后正中线上,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二颈椎之间;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突间静脉从;第三枕神经和枕大神经分布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是治疗喑哑症的门户,所以称此穴为哑门。本穴是督脉与阳维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利窍、镇静醒脑、醒神益智。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言语不利、哑嗓失音、不能言语、精神疾病、聋哑、脑发育不全。
【配伍穴位】配廉泉治疗聋哑;配头窍阴、阳郄治疗哑嗓失音、不能言语;配大杼治疗头项强痛;配百会治疗神经疾病。
阿是穴
大椎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背筋膜、棘下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处因其椎骨最大,所以称此穴为大椎。本穴是督脉、手足三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解表祛风、泻热止痛、强身镇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咳嗽、哮喘、疟疾、湿疹、风疹、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发热恶寒;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百会、上星治疗癫痫;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
风池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项后枕骨下两侧凹现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乳肌和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本穴是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太阳、太冲、合谷、大椎治疗头项强痛;配睛明治疗眼病;配风府治疗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功能主治】头项强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鼻出血,耳痛,耳鸣,癫痫,甲状腺肿大,疟疾,发烧,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痛,头昏眩晕,夜盲,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腰疼痛,肩疼痛,背疼痛,落枕,风疹块,荨麻疹,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失眠,健忘,癫痫,瘿气
肩井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静、动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位于肩凹陷处似井,所以称此穴为肩井。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理血通乳、散结止痛。
【配伍穴位】配曲池、肩髃治疗肩周炎;配膻中、乳根治疗急、慢性乳腺炎;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治疗难产;配少泽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症。
中渚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部,握拳,第四、第五掌骨小事缘之间凹陷中,液门后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骨间肌,手背静脉及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掌背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水中之沙洲为渚,从液门上行两骨之间。若江中之有渚而成其中,所以称此穴为中渚。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泻热利窍、益气利咽。
【配伍穴位】配少商治疗咽喉肿痛;配液门治疗耳鸣;配角孙治疗头痛。

【操作及手法】:揉法、一指禅推法、滚法、扳法。时间与刺激程度:每次30分钟,每日1次,刺激程度宜先轻后重,然后再轻。手法操作: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后方,用小鱼际部轻揉颈肩部2~3分钟。继之用一指按压和推滚法,交替在颈中部(沿督脉)的风府、哑门到大椎穴一段的压痛点(阿是穴)反复按揉20分钟以上,这是治疗本病关键所在,这时手法宜重。同时点穴刺激风池、肩井、中渚等穴,以患者感到痠、麻胀为宜,这时再用揉法,沿颈中部、肩井、手臂轻揉一分钟以上,以缓解颈肩肌的疲劳度,最后采用旋转扳提复位手法结束治疗。在手法复位时,大可不必强求指下位移感和响声,对于椎体缘增生已形成骨桥,椎间孔因增生明显狭窄者,或者颈椎骨质破坏性疾病者,慎用或不用此手法复位。
【功效】:
【注意事项】:

综合治疗一

取穴: 风池

风池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项后枕骨下两侧凹现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乳肌和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本穴是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太阳、太冲、合谷、大椎治疗头项强痛;配睛明治疗眼病;配风府治疗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功能主治】头项强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鼻出血,耳痛,耳鸣,癫痫,甲状腺肿大,疟疾,发烧,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痛,头昏眩晕,夜盲,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腰疼痛,肩疼痛,背疼痛,落枕,风疹块,荨麻疹,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失眠,健忘,癫痫,瘿气

配穴: 肩井 (神经根型配) 肩髃 (神经根型配) 臂臑 (神经根型配) 曲池 (神经根型配) 手三里 (神经根型配) 外关 (神经根型配) 合谷 (神经根型配) 后溪 (神经根型配) 百会 (椎动脉型配) 四神聪 (椎动脉型配) 头维 (椎动脉型配) 太阳 (椎动脉型配) 三阴交 (椎动脉型配) 太溪 (椎动脉型配) 行间 (椎动脉型配) 太冲 (椎动脉型配) 百会 (交感型配) 四神聪 (交感型配) 太阳 (交感型配) 心俞 (交感型配) 肝俞 (交感型配) 胆俞 (交感型配) 太冲 (交感型配) 太阳 (脊髓型配)

肩井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静、动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位于肩凹陷处似井,所以称此穴为肩井。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理血通乳、散结止痛。
【配伍穴位】配曲池、肩髃治疗肩周炎;配膻中、乳根治疗急、慢性乳腺炎;配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治疗难产;配少泽治疗乳汁分泌不足症。
肩髃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前部,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胧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髃指肩端骨,即肩胛骨肩峰部,穴在其前下方,所以称此穴为肩髃。本穴是手阳阴、阳跷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通利关节。
【配伍穴位】配肩胛、肩井、天宗治疗肩关节痛; 配曲池、合谷治疗上肢活动不利;配曲池、阳溪治疗荨麻疹。
臂臑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臂部后外侧面的上段,在曲池穴与肩髃穴的连线卜,曲池穴上7寸,当三角肌下端。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上肢为臂,上臂为臑。因穴在上臂部,所以称此穴为臂臑。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行气散结、清热明目。
【配伍穴位】配肩髃、肩贞天宗、曲池治疗肩臂痛;配合谷、光明治疗眼病;配肩井治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配曲池、血海抬疗荨麻疹。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臂的桡侧,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肘之时,穴处有凹,形似浅池,所以称此穴为曲池。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活血祛风、清热消肿。
【配伍穴位】配血海、合谷治疗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湿疹;配太冲治疗高血压;配合谷、肩髃治疗手臂痛。
【功能主治】曲池为强壮穴之一,治疗范围也很广,主治半身不遂,发烧,神经疾病,上肢活动不利,肿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颈淋巴结结核,腹痛,吐泻,便秘,神经衰弱,高血压,无脉症,伤寒感冒,发热,月经不调,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伤寒余热不尽,热病,时行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哮喘,上肢不遂,屈臂无力,头痛眩晕,吐泻,便秘,痢疾,肠痈,消渴,水肿,月经不调,经闭,不孕,隐疹,瘰疬,丹毒,湿疹,疔疮,胸中烦闷,善惊,瘛瘲,癫狂
手三里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面桡侧的上端,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长肌深层有旋后肌;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里指邑,居之意。因本穴距肘髎3寸,正居大脉之处,所以称此穴为手三里。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理肠通腑、理气止痛。
【配伍穴位】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治疗胃肠病;配合谷治疗牙齿疼痛、口腔炎;配颊车治疗痄腮;配少海治疗上肢活动不利;配太冲治疗高血压。
【功能主治】牙跟疼痛,口腔炎,上肢活动不利,腹痛,腹泻,头痛,牙痛,颈淋巴结结核,痄腮,高血压,感冒,疏经通络,清肠和胃,齿痛,颊颔肿,中风,偏瘫,手臂不仁,肘挛不伸,失音,瘰疬,腰痛,腹痛,腹泻
外关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指总伸肌和拇长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内关相对,所以称此穴为外关。本穴是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生理功能】疏经止痛、调理三焦、理气通络。
【配伍穴位】配大椎、典池治疗感冒发热;配足临泣治疗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胁肋痛;配角孙治疗头痛。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简便取穴常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指蹼缘上,当拇指上是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且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瑜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同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是两指开阖处,形似深谷,所以称此穴为合谷。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安神定惊。
【配伍穴位】配下关、颊车治疗上下齿痛;配复溜治疗发烧无汗;配曲池、血海治疗荨麻疹;配列缺、大椎治疗头痛;配三阴交、至阴治疗难产。
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外侧,握拳,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背静、动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第五掌指关节之近端称为后,形容此穴为溪,所以称此穴为后溪。本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清热止挛。
【配伍穴位】配大椎治疗疟疾;配天柱治疗头项强痛;配三间治疗手指挛急;配听宫治疗耳聋;配风池治疗头项强痛;配神门、鸠尾治疗神经疾病。
百会
【督脉】
【穴位位置】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静脉、动脉吻合网和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额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头为诸阳之交会穴,穴居于癫顶,此处为百脉之气聚会之处,所以称此穴为百会。本穴是督脉、足太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泻热、升阳固脱、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中风失语、半身不遂、昏迷不醒、心悸健忘、神经衰弱、耳鸣耳聋、鼻塞、脱肛、子宫下垂、神经疾病、小儿惊风。
【配伍穴位】配四神聪、风府治疗心悸健忘、神经衰弱;配人中、承浆、廉泉治疗中风不语;配关元、气海治疗子宫下垂、脱肛。
四神聪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穴位。
【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
头维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在面侧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静、动脉的额支;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的额颞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维是护持和防御的意思,穴在额角发际处,是维系头部经气,抵御外邪侵袭的要穴,所以称此穴为头维。本穴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解痉止泪。
【配伍穴位】配率谷、列缺治疗偏头痛;配听宫治疗耳疾;配睛明、四白治疗眼病。
太阳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1、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
【穴位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胫骨后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静、动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足三阴经在此穴交会,所以称此穴为三阴交。本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利湿、调理肝肾、健脾和胃。
【配伍穴位】配气海、关元治疗阳痿、遗精、早泄;配神门治疗失眠;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治疗疝气;配会阳治疗尿路感染。
太溪
【足少阴肾经】
【穴位位置】在足内侧,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平内踝取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太指大,溪指山间小水流。此穴名称原意是肾水出于涌泉,通过然谷,至此聚流而成大溪,所以称此穴为太溪。本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泻热、益阴利窍、益肾补虚。
【配伍穴位】配三阴交、关元治疗尿频、尿急;配神门、心俞治疗失眠症;配听宫治疗耳鸣、耳聋。
行间
【足厥阴肝经】
【穴位位置】在足背侧,第一、第二趾间的缝纹端。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动脉,为腓深神经的跖背神经的分歧处。
【穴意阐释】行即经过或通行,穴在大趾、次趾之间,所以称此穴为行间。本穴是足厥阴肝经之荣穴。
【生理功能】疏经调肝、泻热理血、熄风止痛。
【配伍穴位】配风池、百会、印堂治疗头痛、头晕目眩;配肝俞、风池治疗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配隐白、血海治疗月经不调。
太冲
【足厥阴肝经】
【穴位位置】在足背部,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拇长伸肌腱的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静脉;布有跖背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太是大的意思,冲是要冲,肝藏血,肝经少血气多血,此穴处血气夸大呈欲冲之象,所以称此穴为太冲。本穴是足厥阴肝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调肝、泻热明目、化湿散淤。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高血压;配隐白、太白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复溜治疗疝气。
百会
【督脉】
【穴位位置】在头部正中线上,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静脉、动脉吻合网和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额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头为诸阳之交会穴,穴居于癫顶,此处为百脉之气聚会之处,所以称此穴为百会。本穴是督脉、足太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祛风泻热、升阳固脱、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中风失语、半身不遂、昏迷不醒、心悸健忘、神经衰弱、耳鸣耳聋、鼻塞、脱肛、子宫下垂、神经疾病、小儿惊风。
【配伍穴位】配四神聪、风府治疗心悸健忘、神经衰弱;配人中、承浆、廉泉治疗中风不语;配关元、气海治疗子宫下垂、脱肛。
四神聪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共4个穴位。
【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主治病症】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精神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大脑发育不全等。
太阳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1、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心俞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静、动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心相应,心脏之气在背部输转输注的部位,所以称此穴为心俞。
【生理功能】疏经理血、宁心安神。
【配伍穴位】配郄门治疗心动过速;配间使、大陵、百会治疗癫痫;配厥阴俞治疗心脏疾患、心悸。
肝俞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下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九肋间静、动脉分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九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肝相应,肝脏之气在背部输转输注之处,所以称此穴为肝俞。
【生理功能】疏经理气、调肝利胆、养血明目。
【配伍穴位】配大椎、足三里治疗急、慢性肝炎;配胆俞、膈俞、脾俞治疗黄疸;配太冲、期门治疗胁肋疼痛。
胆俞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下部,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静、动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胆相应,胆腑之气在背部输转输注之处,所以称此穴为胆俞。
【生理功能】疏经利胆、理气宽胸、降逆止呕。
【配伍穴位】配章门治疗胆囊炎;配肝俞、心俞治疗胸胁痛;配脾俞治疗黄疸。
太冲
【足厥阴肝经】
【穴位位置】在足背部,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拇长伸肌腱的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静脉;布有跖背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太是大的意思,冲是要冲,肝藏血,肝经少血气多血,此穴处血气夸大呈欲冲之象,所以称此穴为太冲。本穴是足厥阴肝经之输穴。
【生理功能】疏经调肝、泻热明目、化湿散淤。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高血压;配隐白、太白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配中极治疗遗尿;配大敦、复溜治疗疝气。
太阳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用】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1、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

【操作及手法】:进针后,以求得气至病所为最佳,留针20分钟。留针过程中应予以行针。出针后,令患者坐位,于颈部施以轻柔的滚法,揉法、拍法及捏法,于痛点最明显处用一指禅按压约1分钟,有棘突偏歪者还需作旋转复位;但对于交感型及脊髓型应慎用。手法结束前,提捏双侧肩井穴,并于麻木之肢体作抖法,最后于颈椎两侧作擦法,以局部发热为度。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说明】:出现上肢或下肢症状时可根据其麻木的范围循经取穴,如选手阳明经穴,足阳明经穴等。

综合治疗二

取穴: 大杼 天柱 风池 后溪 肩外俞 颈臂

大杼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上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杼原指织布的工具,称机杼。杼骨即第一椎骨,又称大骨,此穴在第一椎骨旁,所以称此穴为大杼。本穴是八会穴之一。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健筋利骨、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膻中、丰隆治疗哮喘;配心俞治疗胸闷不舒。
【功能主治】伤寒发烧,头痛,项背痛,骨节疼痛,膝痛不可屈伸,咳嗽,发烧,支气管哮喘,胸闷不舒,祛风散邪,解表退烧,宣肺平喘,舒筋脉,调骨节,壮腰膝,伤风感冒,伤风不解,头痛如破,伤寒汗不出,身热,恶寒,咳嗽,气喘,虚劳,疟疾,咽痛,喉痹,中风,颈项强,不可俯仰,肩背酸痛,腰脊强痛
天柱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静、动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天指头部或上部,穴在后项部,穴处筋肉隆起似柱,所以称此穴为天柱。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利窍、宁神止痛。
【配伍穴位】配后溪治疗头痛;配昆仑治疗眩晕;配风池治疗颈项疼痛;配少商、隐白、水沟治疗神经疾病。
风池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项后枕骨下两侧凹现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乳肌和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本穴是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太阳、太冲、合谷、大椎治疗头项强痛;配睛明治疗眼病;配风府治疗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功能主治】头项强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鼻出血,耳痛,耳鸣,癫痫,甲状腺肿大,疟疾,发烧,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痛,头昏眩晕,夜盲,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腰疼痛,肩疼痛,背疼痛,落枕,风疹块,荨麻疹,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失眠,健忘,癫痫,瘿气
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外侧,握拳,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指背静、动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第五掌指关节之近端称为后,形容此穴为溪,所以称此穴为后溪。本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清热止挛。
【配伍穴位】配大椎治疗疟疾;配天柱治疗头项强痛;配三间治疗手指挛急;配听宫治疗耳聋;配风池治疗头项强痛;配神门、鸠尾治疗神经疾病。
肩外俞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肩胛骨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脚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脉、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肩中俞相对而言,此穴位于肩中俞偏外方,所以称此穴为肩外俞。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通络舒筋。
【配伍穴位】配委中、昆仑治疗颈椎病、落枕;配天宗治疗肩背酸痛。
锁骨的内1/3与外2/3交界处上1寸

配穴: 肩髃 (联并肩周炎者配) 肩贞 (联并肩周炎者配) 颈臂 (联并肩周炎者配) 曲池 (手臂麻木握物无力者配) 合谷 (手臂麻木握物无力者配) 八邪 (手臂麻木握物无力者配) 大椎 (颈僵直转动不利者配) 崇骨 (颈僵直转动不利者配)

肩髃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前部,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胧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髃指肩端骨,即肩胛骨肩峰部,穴在其前下方,所以称此穴为肩髃。本穴是手阳阴、阳跷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通利关节。
【配伍穴位】配肩胛、肩井、天宗治疗肩关节痛; 配曲池、合谷治疗上肢活动不利;配曲池、阳溪治疗荨麻疹。
肩贞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皱襞上1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贞指正,肩指肩部。穴在肩后腋纹头正上方1寸,所以称此穴为肩贞。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祛风止痛、清热舒筋。
【配伍穴位】配肩髃、天宗治疗肩胛痛;配曲池、天井治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
【功能主治】伤寒感冒,发热恶寒,肩胛痛,手臂痛,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耳聋,耳鸣,舒筋利节,通络散结,肩胛酸痛,手臂麻木不仁,缺盆中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
锁骨的内1/3与外2/3交界处上1寸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臂的桡侧,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肘之时,穴处有凹,形似浅池,所以称此穴为曲池。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活血祛风、清热消肿。
【配伍穴位】配血海、合谷治疗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湿疹;配太冲治疗高血压;配合谷、肩髃治疗手臂痛。
【功能主治】曲池为强壮穴之一,治疗范围也很广,主治半身不遂,发烧,神经疾病,上肢活动不利,肿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颈淋巴结结核,腹痛,吐泻,便秘,神经衰弱,高血压,无脉症,伤寒感冒,发热,月经不调,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伤寒余热不尽,热病,时行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哮喘,上肢不遂,屈臂无力,头痛眩晕,吐泻,便秘,痢疾,肠痈,消渴,水肿,月经不调,经闭,不孕,隐疹,瘰疬,丹毒,湿疹,疔疮,胸中烦闷,善惊,瘛瘲,癫狂
合谷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简便取穴常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指蹼缘上,当拇指上是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且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瑜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同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是两指开阖处,形似深谷,所以称此穴为合谷。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安神定惊。
【配伍穴位】配下关、颊车治疗上下齿痛;配复溜治疗发烧无汗;配曲池、血海治疗荨麻疹;配列缺、大椎治疗头痛;配三阴交、至阴治疗难产。
八邪
【经外奇穴】
【标准定位】在手指背侧,微握拳,第一~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个穴位。
【功用】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病症】手指关节疾病,手指麻木。
大椎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背筋膜、棘下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处因其椎骨最大,所以称此穴为大椎。本穴是督脉、手足三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解表祛风、泻热止痛、强身镇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咳嗽、哮喘、疟疾、湿疹、风疹、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发热恶寒;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百会、上星治疗癫痫;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
在后正中线上,第六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正坐前倾取之。

【操作及手法】:大杼、天柱、风池、颈夹脊穴,均向棘突方向斜刺1~1.5寸。大椎、崇骨穴直刺0.5~1寸,或向上斜刺1.5~2寸。肩外俞向内或向外斜刺1~1.5寸。颈臂穴直刺0.5~1寸(不宜深刺,免伤肺尖)。上穴施捻转泻法,其它均直刺施提插捻转手法。诸穴必须“针下得气”良好,能“气至病所”则疗效更佳。上穴可交替轮换使用,每日或隔日针灸1次,10次为1疗程。
    颈椎枕颌牵引:以坐位牵引疗效较佳,牵引时嘱患者放松颈肌,以颈前屈20度为宜,重量5~10千克,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疗程,若有效可连续牵引20次,疗程间休息5天。
【功效】:祛风散邪,通络活血。
【说明】:疼痛剧烈者可于主穴处针后拔罐,每次5~10分钟,遇冷加重,得温则舒者针后加艾条灸或温针。

综合治疗三

取穴: 风池 大椎 中平

风池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在项部,项后枕骨下两侧凹现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乳肌和斜方肌停止部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分支。
【穴意阐释】本穴是足少阳胆经、阳维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明目止痛、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太阳、太冲、合谷、大椎治疗头项强痛;配睛明治疗眼病;配风府治疗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
【功能主治】头项强痛,目生云翳,视物模糊,双眼红肿,鼻出血,耳痛,耳鸣,癫痫,甲状腺肿大,疟疾,发烧,中风不语,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痛,头昏眩晕,夜盲,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腰疼痛,肩疼痛,背疼痛,落枕,风疹块,荨麻疹,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失眠,健忘,癫痫,瘿气
大椎
【督脉】
【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背筋膜、棘下韧带及棘间韧带;有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此穴处因其椎骨最大,所以称此穴为大椎。本穴是督脉、手足三阳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解表祛风、泻热止痛、强身镇惊。
【主治病症】头重头痛、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咳嗽、哮喘、疟疾、湿疹、风疹、癫痫、小儿麻痹后遗症。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治疗发热恶寒;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百会、上星治疗癫痫;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痛。
此穴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

配穴: 大杼 风门 肩外俞 肩中俞 曲池 天宗

大杼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上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杼原指织布的工具,称机杼。杼骨即第一椎骨,又称大骨,此穴在第一椎骨旁,所以称此穴为大杼。本穴是八会穴之一。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健筋利骨、解表清热。
【配伍穴位】配膻中、丰隆治疗哮喘;配心俞治疗胸闷不舒。
【功能主治】伤寒发烧,头痛,项背痛,骨节疼痛,膝痛不可屈伸,咳嗽,发烧,支气管哮喘,胸闷不舒,祛风散邪,解表退烧,宣肺平喘,舒筋脉,调骨节,壮腰膝,伤风感冒,伤风不解,头痛如破,伤寒汗不出,身热,恶寒,咳嗽,气喘,虚劳,疟疾,咽痛,喉痹,中风,颈项强,不可俯仰,肩背酸痛,腰脊强痛
风门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在背上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长肌;第二肋间静、动脉后支;布有第二、第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该穴为风邪侵入机体的门户,所以称此穴为风门。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泻热止咳、解表宣肺。
【配伍穴位】配风池、迎香、通谷治疗感冒;配肺俞、厥阴俞、大杼治疗头项强痛、背痛;配天突治疗咳嗽。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感冒,发烧,头项强痛,背痛,上呼吸道感染
肩外俞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肩胛骨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脚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脉、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肩中俞相对而言,此穴位于肩中俞偏外方,所以称此穴为肩外俞。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通络舒筋。
【配伍穴位】配委中、昆仑治疗颈椎病、落枕;配天宗治疗肩背酸痛。
肩中俞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穴下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皮肤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 纤维呈束状, 束间有少量脂肪。针经皮肤、皮下组织, 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筋膜入该肌, 依序深进其深面的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相重叠部分。前肌为副神经支配, 后肌为肩胛背神经支配。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与肩中俞相对而言,此穴位于肩中俞偏外方,所以称此穴为肩外俞。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理肺止咳、清热明目。
【配伍穴位】配球后治疗视物模糊不清;配风门、肺俞、定喘治疗咳嗽、憋气、哮喘;配天宗,臑俞治疗肩背疼痛。
曲池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在手臂的桡侧,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肘之时,穴处有凹,形似浅池,所以称此穴为曲池。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活血祛风、清热消肿。
【配伍穴位】配血海、合谷治疗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湿疹;配太冲治疗高血压;配合谷、肩髃治疗手臂痛。
【功能主治】曲池为强壮穴之一,治疗范围也很广,主治半身不遂,发烧,神经疾病,上肢活动不利,肿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颈淋巴结结核,腹痛,吐泻,便秘,神经衰弱,高血压,无脉症,伤寒感冒,发热,月经不调,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利水除湿,伤寒余热不尽,热病,时行感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咳嗽,哮喘,上肢不遂,屈臂无力,头痛眩晕,吐泻,便秘,痢疾,肠痈,消渴,水肿,月经不调,经闭,不孕,隐疹,瘰疬,丹毒,湿疹,疔疮,胸中烦闷,善惊,瘛瘲,癫狂
天宗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在肩胛部,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上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上部为天,宗为本,中心之意。此穴位天肩胛岗下窝正中,所以称此穴为天宗。
【生理功能】疏经祛风、利节止痛、舒筋宣肺。
【配伍穴位】配乳根治疗乳腺炎;配肩贞、小海、后溪治疗上肢麻木;配秉风治疗肩肿痛。

【操作及手法】:先针穴位,后将适量药液(并结合药液治疗:透骨草100克,防风50克,桑枝50克,威灵仙100克,细辛50克,冰片2克,用75%酒精1千克,浸泡7天即用。)火罐内,点燃后扣在针外,每次15分钟左右。7天1疗程,休息2天,进行下1疗程。
【功效】:祛风散寒,祛风除湿。

注意事项

用户登录

登录

用户注册

发送验证码

中医经典注册协议

同意并注册

中医经典网会员注册协议

中医经典网会员默认已经阅读且同意此协议,请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不得利用本站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社会集体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站制作、复制和传播下列信息

  •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 2.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 3.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 5.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 6.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 7.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
  • 8.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 9.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 10.进行商业广告行为的。

二、互相尊重,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三、禁止在申请会员时使用相关本站的词汇,或是带有侮辱、毁谤、造谣类的或是有其含义的各种语言进行注册用户,否则我们会将其删除

四、禁止以任何方式对本站进行各种破坏行为

欢迎您加入本站点参加交流和讨论,本站点为公共论坛,为维护网上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请您自觉遵守以下条款

一、注册ID管理规则:(请勿使用以下注册名,含以下内容的注册名将被无条件删除)

  • 1.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其他名人的真实姓名、字、号、艺名、笔名;
  • 2.国家机构或其他机构的名称;
  • 3.不文明、不健康之名字;
  • 4.易产生歧义、引起他人误解之名字;
  • 5.图形、符号名字。

二、中医经典论坛绝对禁止谈论的内容

  • 1.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静坐、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 10.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 11.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 12.禁止讨论一切政治问题。
  • 13.禁止任何与反腐败、社会现象(公安、城管、工商税务、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下岗、再就业等等)、国家部门领导升迁退职等相关的报道!不讨论任何政治内容;
  • 14.禁止发表任何色情文章和图片(包括打擦边球的内容和题目);
  • 15.禁止进行人身攻击;
  • 16.禁止散布恐怖、凶杀以及给人视觉反感的图片和内容;
  • 17.禁止对于政府和法律进行破坏的言论;
  • 18.禁止讨论一切违反中国法律和《国家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的内容;
  • 19.网站保持热爱中华民族文化,以纯中医,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为基石。任何反中医,反经典,反民族,反党,反国家的言论一概删除;
  • 20.为了保证论坛的严肃性,禁止使用历代名人,中医先师,信仰人士做用户名。违反的用户名我们论坛保持直接修改或删除的权力.因此请慎重选择您的用户名,一经注册,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况,论坛不进行手工更改!为防止机器注册,请使用有意义的中文或英文名称,没有意义的用户名我们会定期删除。注册后,连续6个月内没有登录论坛的账号将自动被清除。

三、特别说明

  • 本论坛不提供在线诊疗服务,并禁止网诊。论坛上的方剂、病例、以及热心会员给出的方药仅供参考,论坛对此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疾病治疗请到医疗机构,向医师当面咨询诊治。

四、其他事宜

  • 1.在本网站发表、回复严禁广告以及涉嫌广告的内容。互相尊重,禁止使用过激语言以及人身攻击,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
  • 2.个人签名及头像中不得涉及商业广告、或不健康信息,利用个人签名、头像等进行广告宣传的、不健康信息传播的,删除处理;
  • 3.我们不对用户发表的帖子、上传的文件负任何责任。我们无法对帖子、文件的正确、完全和有效做保证,也不对帖子、文件的内容负责任。帖子所表达的是其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本论坛或与论坛相关实体的论点。如果您在本网站发现了令人反感的内容,请您与我们联系;
  • 4.在使用本网站时候,您还需同意不张贴任何侵犯版权的内容,除非版权属于您个人或属于本网站。转载其他信息内容时,请尊重原作者版权,并给以合适的标注,如:作者:王五,来源:新华网。(但不得利用此项规则涉及广告,否则一律删除处理)。从本网站转载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及来源,如:作者:张三,来源:中医经典(zyjd.co)。本网会员的医案、病例等,未经原作者授权,严禁转载。转载本网的任何内容,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 5.我们保留以任何理由或不需任何理由即删除任何帖子及用户名的权力。您应对您张贴的内容负全部责任,并同意不通过您张贴的内容对本网站及本网会员造成伤害。当您所张贴的内容引起法律纠纷时,我们保留向公安等有关部门提交我们所了解的关于您的资料的权力。如若本网站由于自身原因、或不可抗拒力量关闭与暂停而不能持续服务时,本网站可能不另行通知且不承担任何责任。
您只有无条件接受以上所有服务条款才能申请会员